理论园地
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资料(2023年秋季学期第5期)
时间:2023-11-10 来源:    审核:党委宣传部     点击:


目录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P2

2.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P6

3.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P13

4.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P20

5.习近平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P25

6.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P31

7.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P40

8.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P4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10-28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党的二十大以后,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注重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为他们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习近平强调,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习近平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积极推动中外学术界、民间团体交流互动。

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时间:2023-9-15 来源:《求是》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教育强国。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展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要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第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0.67亿人,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第五,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要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牢教育对外开放正确方向和安全底线。

第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实际需要,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总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3年10月18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各国代表,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合作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

10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奔行在铁路上的列车,驰骋在公路上的汽车,联通各国的空中航班,劈波斩浪的货轮,快捷方便的数字电商,成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

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越来越智能通达的输电网络,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得以点亮,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

现代化的机场和码头,通畅的道路,拔地而起的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催生新的经济走廊,激发新的增长动力,成为新时代的商贸大道、驿站。

精彩纷呈的文化年、艺术节、博览会、展览会,独具特色的鲁班工坊、“丝路一家亲”、“光明行”等人文交流项目,不断深化的民间组织、智库、媒体、青年交流,奏响新时代的丝路乐章。

新冠疫情暴发后,“一带一路”成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中国向各国提供了上百亿个口罩和23亿剂疫苗,同20多个国家合作生产疫苗,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抗击疫情作出独特贡献。中国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也得到70多个国家的宝贵支持。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

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经济发展快一些的国家,要拉一把暂时走在后面的伙伴。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我曾经讲过,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在这里,我愿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方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二、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中方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未来5年(2024-2028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

三、开展务实合作。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中方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并同各方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

四、促进绿色发展。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五、推动科技创新。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六、支持民间交往。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七、建设廉洁之路。中方将会同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廉洁研究和培训。

八、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祝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时间:2023-10-13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江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立足江西的特色和优势,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10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和省长叶建春陪同下,先后来到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深入长江岸线、企业、历史文化街区、农村等进行调研。

1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九江市考察调研。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习近平登上琵琶亭远眺长江,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风貌,仔细询问长江水位、水质、航运、防洪、禁渔等情况,听取当地崩岸治理、航道疏浚、岸线生态修复等工作进展介绍。习近平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习近平随后乘车来到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他走进公司生产管控中心控制大厅和检验计量中心实验室,详细了解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工厂、推动节能减污降碳等情况,对企业开展科学检测、严格排放标准等做法表示肯定。习近平强调,破解“化工围江”,是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

实验室外,企业员工们围拢过来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希望你们按照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11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习近平先后走进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随后,习近平来到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考察了直升飞机总装车间和试飞站,详细了解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的情况。他指出,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

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这里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区,也是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植被多样、生态良好。习近平详细了解湿地公园和蓝冠噪鹛保护等情况。村广场上正在“晒秋”,一排排晒盘盛满红豆、玉米、辣椒等,格外喜人。美术学院师生正在采风写生,习近平驻足观看,同他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打好扎实基本功。得知当地发展特色旅游、茶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习近平十分高兴。他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

离开村子时,村民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亲切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1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江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有雄心壮志,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习近平强调,江西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做大做强都市圈,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吸引力。发挥生态优势和传统农业优势,打造区域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巩固传统商路,积极开拓新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推进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实施,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食品,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更多依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抓好办成一批实事,让群众看到新变化。

习近平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强化城乡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帮扶。

习近平指出,要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习近平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2023-10-31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李强对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3-10-31 来源:新华社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目的就是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审计委员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强化审计领域重大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过去5年,审计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规律,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新时代治国理政在审计领域取得重要制度成果。

一是深入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细化实化制度化。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中央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审议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审计领域重大工作,强化对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每年听取审议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审计情况报告。中央审计办、中央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加快形成。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我们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坚持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审计方向更加明确。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政治统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为看家本领、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审计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重要保障的审计工作格局,思路举措更加有效。

三是审计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性更高,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显。我们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有效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5年来共审计47万多家单位,覆盖了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审计工作聚焦党的中心任务,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揭示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审计,严肃处置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线索,揭示了一些影响经济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铲除了一些严重阻碍改革发展的“毒瘤”,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惩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四是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初步成型,审计成果运用贯通协同更加顺畅、权威、高效。我们明确审计整改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一环,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各方面督促推动整改的力度不断加大,整改责任压得更实,审计整改“动了真格”。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监督贯通协同持续深化,以审计监督为起点、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以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为落脚点的贯通协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审计查出的问题既交得出去也处理得下去。

审计工作取得的这些变革和成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实践,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要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审计工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指导审计工作实现更大作为。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审计委员会责任重大,作用重要。做好新一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问题,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央审计办要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协同落实,提高监督质效。中央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职,带头支持配合审计,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增强监督合力。

一、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一是如臂使指。我们强调审计监督要集中统一,就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审计工作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成哪儿,就像胳膊指挥手指那样,得心应手、使用自如。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审计系统内部形成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全国一盘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另一方面要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提高政治能力,把党中央意图和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保障党中央令行禁止。二是如影随形。我们强调审计监督要全面覆盖,就是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让审计对象感到审计像影子一样时时在身边,时时有“头顶三尺有监督,不畏人知畏审计”的自觉。这就要求,在形式上,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在内容上,兼顾质量和效率,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深度监督,形成实际的、实质的震慑。三是如雷贯耳。我们强调审计监督要权威高效,就是审计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良好声誉,各个方面都信任审计、支持审计、配合审计,让审计监督能够顺畅实施、审计成果能够高效运用、审计作用能够有效发挥。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苦练内功,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另一方面做好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做到整改到位、处理到位、问责到位。

审计的“尚方宝剑”是党中央授予的,必须对党中央负责,当好党之利器、国之利器。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敢审敢严,以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标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该出手时就出手,把问题原原本本揭示出来。要完整、准确、全面向党中央报告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敢说敢言,不受任何利益驱使,不向任何力量屈服,也不去揣摩领导想法,把问题原原本本报告上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的理解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对审计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虚心接受审计指出的问题,认真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要有这个胸怀和雅量,不能遮丑护短甚至是对抗。党中央是作了表率的。

二、扎实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各方面推动发展的热情高涨,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不少。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5大政策,突出纲举目张的重大问题加大审计力度,促进各地区、部门和单位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对重大项目、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落实落地情况的监督力度,推动各地方、部门和单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继续盯紧看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加大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政策间协调配合,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淤点堵点难点,促进政令畅通,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要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推动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要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审计力量下沉基层,在就业、优抚、医疗、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重点民生领域审计中,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盯民生资金分配使用的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维护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要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好经济运行“探头”作用,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增强前瞻性、提升敏锐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要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看好“钱袋子”、“账本子”,推动政府过“紧日子”。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揭露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不动摇,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要紧盯机构改革涉及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深化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目的就是要用好审计成果,在审计整改上打好“组合拳”,加大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力度,该谁整改的就由谁整改,该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要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紧盯反复出现、经常发生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重大问题要盯住不放、一追到底,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多杀“回马枪”。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要严肃问责,该曝光的要曝光。对审计发现并移送的问题线索,查办决不能不了了之,也不能搞“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样处理比不处理影响更坏,反而助长过关思想和“破窗效应”,必须查个水落石出,做到件件有回音。

三、加强审计自身建设

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自1983年成立以来,审计机关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自觉服务大局,在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深化反腐治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十而不惑”。审计自身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审计队伍忠于职守、敢于担当、铁面无私,用查处重大问题、揭示重大风险的实际行动,践行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打造了“国家审计”金字招牌,值得党和人民信赖。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对审计寄予厚望,审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强化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塑造职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治审,认真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审计队伍教育整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级党委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提高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力,用好审计委员会和审计办这个平台,理顺工作机制,坚决防止以老办法运行新体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管,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统的层次和力度,对工作运转不力、衔接不畅的,要抓紧完善机制、切实予以加强。


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2023-10-30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首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推进妇联改革,不断健全妇女权益保障法治体系,持续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推动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过去5年,各级妇联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引领、服务、联系职责,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主战场上奋勇拼搏,创新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用心用情做好维权关爱服务,持续深化妇联改革,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党中央对妇联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对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殷切期望。

习近平强调,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党同心同行。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牢牢把握我国妇女事业的政治属性和妇联组织的政治定位,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指出,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找准工作着力点,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妇联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激励广大妇女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做好妇女工作,不仅关系妇女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促进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人口发展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习近平指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主动作为,着力推动解决影响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突出问题。要关爱帮扶低收入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要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

习近平强调,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继续深化妇联组织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活力,全面加强妇联党的各项建设。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妇女所思所盼和妇女工作所急所需,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要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的力度,实现全覆盖,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要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广大妇女群众、防范化解妇女领域风险的本领。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妇女工作原则,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对妇联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妇联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妇儿工委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


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2023-10-23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下午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偏离。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参加集体谈话。

习近平首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会工作实现全方位进步。过去5年,广大职工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工作中,展现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深化工会系统改革,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对工人阶级作出的重大贡献,对工会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党中央是充分肯定的。党中央对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殷切期望。

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不断增强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牢记“国之大者”,找准工会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工会系统落实落地。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习近平指出,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强调,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首先要体现在亿万劳动者身上。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重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习近平指出,要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要健全已有的组织基础,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工会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服务职工本领,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全国总工会要带头加强自身建设,当标杆、作表率,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政治机关。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工会和工会工作的领导,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工会干部,重视培养和使用工会干部。要注重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及时研究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遇到的重要问题,支持工会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政府要发挥好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作用,积极帮助工会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Copyright 2022 yazy.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经开区校区:雅安经济开发区学道街659号 青年路校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和平中路1号 育才路校区: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育才路130号

电话:0835-2361670

蜀ICP备05017911号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3号